安全配资炒股平台 对话苏商银行副行长黄进:当好银行业市场的“补位者”
发布日期:2024-08-16 09:59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  文| 记者黄宇昆安全配资炒股平台

  在我国民营银行开启新十年之际,苏商银行副行长、首席信息官黄进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。

  “苏商银行将坚持做银行业市场的‘补位者’,下沉到基础市场,寻求市场缝隙机会。”黄进表示,苏商银行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该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,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和数据壁垒,夯实技术底座。

  2024年,我国民营银行迎来发展10周年。作为江苏省首家民营银行和数字银行,苏商银行致力于科技驱动构建“O2O”金融服务体系,聚焦市场的“缝隙”业务,大力发展场景金融,历经7年的探索,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。

  如今,苏商银行资产规模已跻身千亿元阵营,在19家民营银行中位列第三,仅次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。今年7月,苏商银行首次入选英国《银行家》“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”榜单,位列第866位。

  黄进介绍,成立7年来,苏商银行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速23.79%,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46.77%。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末,苏商银行总资产站上1200亿元,全行客户数已突破7000万户,上半年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增幅均超过15%。

  在黄进看来,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业的未来。苏商银行持续在金融科技方面进行高强度投入,确保数字银行建设目标的实现。该行正致力于将大模型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银行业务,以科技驱动金融服务创新。他表示,相信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场景金融的发展,苏商银行将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。

  从零到1200亿元

  从零起步,苏商银行如今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,跻身民营银行第三。

  苏商银行成立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2017年,是国内第14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,注册资本40亿元,由江苏七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。

  黄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成立7年来,苏商银行始终坚持审慎经营、稳健发展,按照“互补发展、错位竞争”定位要求,坚持“金融科技+场景金融=普惠金融”的经营逻辑,重点服务普惠客群,做银行业的“补位者”。

  受“一行一店”的监管规定,民营银行主要通过线上方式开展业务。黄进介绍,基于消费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大背景,苏商银行定位为“科技驱动的O2O银行”,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主动融入产业场景、交易场景、消费场景等,大力发展场景金融,实现核心业务全部数字化升级,99%的客户来自线上,99%的业务在线办理。

  成立7年来,苏商银行在科技驱动下实现高速发展。2017年末,该行资产总额为150.35亿元。截至今年6月末,资产总额已达1211.47亿元,其间增幅达705.77%,全行客户数达到7050万户。

  业绩方面,2023年,苏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.01亿元,同比增长10.72%;实现净利润10.51亿元,同比增长4.56%。今年上半年,苏商银行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增幅均在15%以上。

  数字银行新趋势与挑战

  自成立后,苏商银行便开启了数字化征途,这也意味着需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,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科技人才体系。

  黄进说,在发展方式上,苏商银行更加依靠科技驱动,明确数字银行建设方向,坚定目标并长期投入。近年来,该行研发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5%以上,科技人员占比51%左右,自主研发“云开”核心系统等数字银行关键基础设施,提升业务和管理的数字化水平。

  黄进强调,在苏商银行发展中,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扮演着重要作用,不但需要自主培养留住金融科技人才,还得努力争取一些顶尖人才的加盟。该行多年来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,树立工程师文化。

  为打通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壁垒,该行采用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合署办公,同时科技人员参与业务部门考核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。由此,科技人员通过熟悉业务层面,进而成长为复合型人才。

  走过初创时期后,国内数字银行也面临新挑战。微众银行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《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》指出,对于国内的数字银行而言,随着全球数字银行加快发展步伐,如何应对其他地区数字银行带来的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模式的挑战,以及如何服务更广阔的市场,都成为中国数字银行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。

  在黄进看来,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业的未来。“我们看到几个关键的发展趋势,首先,数字化转型加速,银行服务将更加依赖于线上平台和移动应用。其次,个性化服务需求上升,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常态。此外,开放银行模式兴起,通过API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,银行能够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范围。”黄进称。

  黄进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,目前,苏商银行正在积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前瞻策略,以充分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并有效应对挑战。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聚焦AI、区块链、云计算等尖端技术,旨在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服务质量;深化数字化转型,优化线上平台与移动应用,确保客户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完成银行业务;强化数据分析能力,运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深入洞察客户需求,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等。

  “我们相信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场景金融的发展,将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,书写数字金融新篇章。同时,苏商银行致力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主动融入各类产业和消费场景,为客户提供更加智慧化、便捷化的金融服务,展现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。”黄进表示。

 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民营银行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,也需要注重与业务稳健发展的平衡。

  黄进表示,两者平衡的关键,在于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,确保新技术的引入不会对现有业务稳定性造成冲击;同时,严格遵循监管要求,确保所有的创新活动合法合规。

  “我们持续评估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,包括操作风险、市场风险、信用风险等,采取预防措施,确保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。此外,我们也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,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,及时调整策略,避免合规风险。”黄进称。

  他强调,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,苏商银行会确保新技术应用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,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,而不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。

  坚持做好“补位者”

  没有金融科技,难成普惠金融。历经10年发展,民营银行从零开始,通过股东的资源禀赋,金融科技赋能等方式,走出了一条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的差异化道路,有效弥补了小微金融服务短板。

  黄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在战略定位上,苏商银行坚持普惠定位,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推进普惠金融工作;专门设立微商金融部,协同全行开展普惠金融工作;在业务布局上,苏商银行陆续上线微商贷、采购贷、供货贷、科创贷等普惠产品,陆续形成微商金融、消费金融、产业链金融、支付金融、财富管理等普惠业务板块。

  据苏商银行2023年年报,截至2023年末,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3.19亿元,在各项贷款中占比30.98%,普惠小微贷款在贷户数30.01万户,较年初增加8.40万户。

  “截至目前,我们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1400亿元,小微企业户均贷款不到10万元。”黄进称。

  当前,我国民营银行开启一个新的十年,但也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。一方面,传统银行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,未来传统银行与数字银行的边界将逐渐模糊;另一方面,大型银行下沉能力和意愿显著提升,叠加新兴金融机构对长尾客群的侵蚀,普惠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

  黄进强调,苏商银行将坚持做好银行业市场的“补位者”,下沉到基础市场,寻求市场缝隙机会,建设普惠业务一体化系统,持续优化产品开发和数字化工具建设,做好深度KYC(了解你的客户)和全流程风险管控,发挥差异化优势,不断提升O2O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。

  同时安全配资炒股平台,苏商银行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,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、数据壁垒,夯实技术底座,实现“科技使金融更简单”。